世界少見的武裝燈塔 - 鵝鑾鼻燈塔

2011.0129.1322.30 2008.0718.1755.51 2011.0129.1324.39 2011.0129.1355.08 2008.0718.1815.10 2011.0129.1327.30 2008.0718.1808.43  2011.0129.1414.16  2011.0129.1424.48


鵝鑾鼻位於台灣本島的最東南方,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在香蕉灣上有顆石頭很像帆船(船帆石),而「帆」在排灣族語中譯音即為「鵝鑾」,又由於地處三面環海的海岬地形,如突出之鼻,故稱「鵝鑾鼻」。其它形容海岬地形的字除了「岬」與「鼻」之外還有「角」如富貴角、好望角,「咀」如尖沙咀等。鵝鑾鼻燈塔就在鵝鑾鼻公園內,本來這個地方並沒有公園,僅有燈塔,為了豐富了整個景點於民國71年(1982)以鵝鑾鼻燈塔為主,將周圍珊瑚礁石灰岩地形規畫成公園,至今佔地約59公頃,因為地勢隆起與海水、雨水、強風侵蝕,形成了許多奇特的地質景觀,植物更有240種之多。公園內有多條遊步道,奇型怪岩形成的大小洞穴,周圍狹道的綠意叢林,就像掉進迷宮一樣。一陣柳暗花明後,在海濱棧道上,迎來的是一片遼闊的大海。如果是往反方向走的話,則會看到一大片草地與遠方的鵝鑾鼻燈塔。雖然在遊步道裡面,不小心就迷路了,不過只要看得到白色的燈塔,就有指引方向的明燈。

鵝鑾鼻燈塔,高21.4米,共有六層,外層由生鐵鑄造,塗上的白漆有隔熱以及醒目的作用。燈塔主體周圍用白色圍牆圍出了一個小型的區塊,內有辦公室(展示室)、發電室、儲藏室、宿舍與廚房等設施,外牆上每隔3.5公尺就有一個槍眼(架槍的地方),兩個角落設有碉堡,可駐守衛兵,圍牆外還有深1.8米的壕溝。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這根本就是一個機關要塞的規模,就像小型的城堡一樣,最早的燈塔內還設置有機關砲,所以才稱為武裝燈塔。至於一個燈塔為什麼要作這麼嚴密的戒護就要從歷史講起了。

鵝鑾鼻燈塔其實經歷過三次建造,我們現在看到的燈塔已經不是最原本的燈塔了。最開始蓋燈塔的時間是在清光緒年間,早期沒有燈塔的時候,因為鵝鑾鼻外海的七星岩暗礁時常讓不黯水域特性的船隻觸礁沉沒,後來更有美國商船羅發號觸礁沉船的事件與琉球漁民南岬海難而引發後來的牡丹社事件(兩者皆因船隻遇難,船員被原住民俘虜殺害),因此在美、日兩國的壓力之下清廷遂派人興建鵝鑾鼻燈塔。而由於所在之地仍受到當地原住民不斷的侵擾,故建築為砲壘型式。後來甲午戰爭(1894)爆發後,清廷戰敗而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在清廷撤離台灣時炸毀了第一代的燈塔。日本接手後,於1898年重建了一座燈塔,不過後來也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襲擊之下,二代燈塔也被炸毀了。戰後,於1962年由政府第三次重建的燈塔,就是現在我們所看到的了。燈塔頂端的燈具是1500W的旋轉透視電燈,光度180萬燭光,可照27.2海浬,每三十秒會旋轉一周,每十秒閃爍一次,是目前台灣光度最強的燈塔,另有「東亞之光」美名。在日據時期,鵝鑾鼻曾被選為台灣八景之一,因此這裡有一個台灣八景的石碑,仔細看上面的字會發現鵝鑾鼻是寫成「鵞」鑾鼻,是日文漢字的寫法。這裡除了燈塔外觀可以參觀之外,展示室裡尚有模型、燈塔資料與放大版的郵票掛在牆上。關於燈塔的資料與歷史簡介,外牆外面的看板上也都有詳細的說明。

票價資訊:全票40元、半票20元。小客車40NT / 機車 10NT
開放時間:11-03月(07:00~17:30)、04-10月(06:30~18:30)

2008.0718.1755.51 2011.0129.1324.39
2011.0129.1322.30

2011.0129.1345.32 2011.0129.1355.08
(全家推出的積木旅行團,剛好換到了鵝鑾鼻燈塔,就一起帶過來了。)

2011.0129.1357.22

2011.0129.1327.30

2008.0718.1808.26

2008.0718.1816.44

2008.0718.1815.10 2011.0129.1424.48
2008.0718.1808.43

2011.0129.1411.36

2011.0129.1414.16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MrEv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