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台東成功鎮的三仙台是台東知名的觀光景點,這裡原本的地型是個岬角,因為受到海水長期的侵蝕漸漸成為孤立的離島。在以前還沒有蓋這座八拱跨海步橋前,要到島上去都要等退潮的時候,也因為如此,在早期三仙台是阿美族人放養羊群與採集豐富海洋資源的場所。利用漲潮形成的孤島隔離羊群,不讓牠們亂跑,所以這裡以前的名稱就是阿美族語「比西里岸(PiSiLiAng)」,意思是養羊的地方。後來才改名為三仙台,並且創造了八仙中的三仙(呂洞賓、何仙姑、李鐵拐)曾經來過這裡的傳說。至於為什麼是三仙台而不是八仙台,我想應該是因為島上有三顆巨大的岩石,所以才叫作三仙吧。
從台十一線根據指示轉進海岸公路時,還要再開一小段路才會到三仙台。入場不用門票,但是停車需要。大多數人來這裡是為了看日出,或是僅看看八拱橋與遠眺三仙台,或是走一小段橋當作來過的證明,僅有少部份的人會真的走過去三仙台上,因為從遊客中心走過去繞一圈回來,也要花上一兩個小時,在烈日下走這段不算近的距離,的確是會讓很多人望之卻步。
這裡的海灣旁是礫灘,上面有許多麥飯石,不過可不是隨便能帶走的喔。上拱橋走到中央望向礫灘,會看到一個M型的海灣,或是可以浪漫地想像成類心型的海灣。橋的中央這天正好遇上有人在釣魚,橋下面的也有看到穿梭在礁石上的補漁人家。起起伏伏地走過了拱橋之後,迎接我們的是一條彎曲的木棧道,一路往下走會來到島上唯一的一座涼亭,就位在第一顆大石頭前。繞過這座大石後,會看到第二、第三顆。當我走上木棧道的時候,真的覺得大石排列的樣子很像隻蜷伏的貓或巨大烏龜,怎麼不是取名為龜仙島之類的呢?最後,我在沒有木棧道路的終點折返,但是一回到入口才發現,原來辛辛苦苦走到快中暑卻只有到達三仙台景點的入口!官方標示的景點,像是仙劍峽、合歡洞、燈塔等,都是在三仙台的最後方,在木棧道沒有路後,繞過去繼續走才會柳暗花明又一村!這真是沒有作好功課的大失策啊。本來在回程時暗自決定再來時應該不會再走過來了,看來下次還是得走這一遭。
在我印象中,這是第二次來到三仙台,卻兩次都沒走到真正的景點。不過兩次對這裡的印象都是一個「熱」字,當我走到涼亭的時候,真的很希望看到一台販賣機或是有小販在賣冷飲,可惜沒有。或許也可以開闢一條小渡船航線,從海灣直接走外海到三仙台後面,應該會增加一些觀光商機,或是在島上設一個很靈的廟之類。
三仙台風景區
地址:台東縣成功鎮三仙里基翬路74號
電話:089-850-785(遊客服務中心)
停車費:小客車-假日50元.平日40元
機 車-假日20元、平日15元